孟氏裂頭蚴病(動物) 孟氏裂頭蚴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由孟氏裂頭絳蟲第二期幼蟲--孟氏裂頭蚴感染所致。蛇類和蛙類是孟氏裂頭絳蟲的第一中間宿主,主要寄生于肌肉、皮下,稱為裂頭蚴。蛇酬捕食已經(jīng)感染上原尾蚴(該蟲的第一階段)的蛙或蝌蚪而感染。嚴重者可以引起營養(yǎng)不良,活動僵便。孟氏裂頭絳蟲長可達200mm,短的只有幾毫米,主要發(fā)生于我國江南某些地區(qū)。
局部皮膚顏色正常,有蟲爬感、不痛不癢或刺癢疼痛,皮下結節(jié)可為單個或多個,呈圓形、橢圓形或條索狀,大小不等,質中,時而消失,時而再現(xiàn)或移動。
孟氏裂頭絳蟲感染,飲用被污染的水后,劍水蚤中原尾蚴進入腸道不發(fā)育為成蟲,而是穿過腸壁,侵入腹腔,約經(jīng)20天后發(fā)育為裂頭蚴。裂頭蚴感染多為1條,也有2~3條或以上者。
裂頭蚴引起的病變主要是嗜酸性肉芽腫,內有囊腔,除蟲蟠居其中之外,尚含豆渣樣滲出物,為壞死組織、纖維蛋白與少量紅細胞,并可見菱形的夏科-雷登結晶。囊壁肉芽腫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間有上皮樣細胞與多核巨細胞。最外層為纖維組織。
裂頭蚴在人體保持其幼蟲狀態(tài),并具有移行的特性,可侵犯腹腔內臟、腸系膜、腎周圍組織等。也可向上穿過膈肌,侵入胸腔;或向下侵入陰囊;或穿過腹腔,侵入皮下組織形成皮下結節(jié)。
通過臨床癥狀等進行診斷。
裂頭蚴的病灶多用手術方法摘除,將蟲體完整取出可以治愈。若蟲體斷裂,留下頭節(jié),容易復發(fā)。特別是頭節(jié)取出方能根治。眼部病變可用40%酒精加1%普魯卡因溶液局部注射殺蟲。如發(fā)現(xiàn)成蟲可用驅蟲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