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蜈蚣(拉丁學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 subspinipes)是廣泛分布于中國南部亞熱帶、熱帶地區(qū)的蜈蚣品種,因為全身深紅色,加之體型壯碩,故又名“中國紅巨龍蜈蚣”,頗有中國特色。成年體長14~20厘米,全身赤紅或暗紅色,性情溫順,主要以蟋蟀,面包蟲等為主食。由于其吃食場景激烈,很具有飼養(yǎng)觀賞性。
紅龍蜈蚣屬于比較好養(yǎng)的蜈蚣品種,幾乎什么昆蟲都能吃,當然畢竟是蜈蚣,有毒是不可避免的,不過一般放手上玩弄一下也是可以的,毒性雖不是很強,但被咬后仍會劇烈疼痛和發(fā)腫,新手盡量避免上手。
中文學名:紅龍蜈蚣
拉丁學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 dehaani [China]
目:蜈蚣目
屬:蜈蚣屬
分布區(qū)域: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皆有分布,海南最多。
體 長:20cm
? ? ? ?紅龍蜈蚣:別名紅巨龍蜈蚣、中國紅巨龍蜈蚣,為蜈蚣目、蜈蚣科、蜈蚣屬爬行動物,原產于亞洲中國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皆有分布,海南最多。
? ? ? ?因是我國本土品種,獲取較為容易,所以是較為常見的寵物蜈蚣品種。體形較大、毒性較強、性情兇猛,需要較大的飼養(yǎng)空間。野生情況下,對附近的小動物通常采取“格殺勿論”的策略。
? 一、 黑斑病?
? ? ? ? 紅龍蜈蚣身下和頭部發(fā)現有大小不同的黑斑??捎檬衬干?.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一起磨細拌飼料中連喂7天可防治,對嚴重者可分離喂食。也可分別選用制菌素、兩性霉素、放線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劑防治。
? ?二、胃腸炎
? ? ? 用磺胺片0.5克拌飼料蟲飼喂,也可用氯霉素0.25克拌300克飼料蟲飼喂。
? ?三、綠霉病
? ? ? 又叫綠僵霉菌病,是人工養(yǎng)殖紅龍蜈蚣的主要疾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氣溫高、濕度大,以及食物發(fā)生霉變,紅龍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紅龍蜈蚣早期主要是在關節(jié)的皮膚上出現黑色或綠色的小斑點,以后逐步擴大;繼而體表失去光澤,腹部下面出現黑點,食欲減退、行動呆滯,最終因拒絕取食消瘦而死亡。發(fā)生該病的主要原因是飼養(yǎng)環(huán)境的濕度過大,或池內殘存的食物腐爛毒變所致。
? ? ? 防治方法:(1)清除霉變的食物,車新鮮的活食,保持好養(yǎng)殖池內的衛(wèi)生,并進行消毒滅菌。
? ? ? ? ? ? ? ? ? ? (2)調節(jié)養(yǎng)殖池內的溫濕度,保持通風散濕。
? ? ? ? ? ? ? ? ? ? (3)對發(fā)病的蜈蚣可用青霉素0.25克加水 1公斤噴霧消毒或加水飲用。
? ? ? ? ? ? ? ? ? ? (4)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飼料拌勻喂得病的蜈蚣,直到病愈。
? 四、腹脹病
? ? ? ?蜈蚣多在秋后陰雨低溫時期患此病,多因多食和低溫所致。病蜈蚣早期頭部呈紫紅色。毒鉤全張、不食或少食、腹部脹大、行動遲緩,發(fā)病1周左右后死亡。
? ? ? 防治方法:(1)用食母生1克加水500克拌勻,讓其吸吮,并提高溫度。
? ? ? ? ? ? ? ? ? ? (2)用磺胺片0.5片研細后加300克飼料拌勻;也可用氯霉素0.25克加300克飼料拌勻,隔日喂食,直至病
? 五、脫殼病
? ? ? ?由于蜈蚣棲息場所過于潮濕,使直菌在軀體寄生所引起。初期表現為不安躁動、來回爬動,后期表現為無力,行動滯緩,最終因不食不動而死廣。
? ? ? ?防治方法: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鈣片1克,共研成細末加400克飼料攪勻,連喂多日,直至病愈。
? 六、蟻害
? ? ? ?正在蛻皮或產卵孵化期的蜈蚣抵抗能力弱,此時螞蟻進入后會群起而攻之,致使蛻皮時的蜈蚣被咬死,或使孵化中的雌蜈蚣棄卵而逃。
? ? ? 防治方法:(1)在養(yǎng)殖池周圍挖-圈圍溝,注入水,防止螞蟻進入。
? ? ? ? ? ? ? ? ? ? (2)可用水果或其他甜食把螞蟻用水果或其他甜食把螞蟻誘引開后用開水燙死。
? ? ? 黑斑病、胃腸炎、綠霉病、腹脹病、脫殼病、蟻害是紅頭蜈蚣養(yǎng)殖中常見疾病,與我們的飼養(yǎng)管理息息相關,如果飼養(yǎng)不當,那么發(fā)病率就高,如果精心飼養(yǎng),發(fā)病率就較低,因此要提高養(yǎng)殖效益,那么疾病防治的工作不可松懈。
飼養(yǎng):1.需要較大的飼養(yǎng)空間,我推薦一種盒子,還需要一個扁平的躲避,我也推薦一個,還有一個較高的水盆。
飼養(yǎng)食物。定時定量飼喂,均勻分配,其食物有一定的講究,少食魚蝦、多食粉蟲,禁食瓜果雜蟲、爛肉、隔夜肉類。主 要選擇黃粉蟲為飼料,也可每15——20天喂一次新鮮熟魚(煮熟、搗碎撒在盤上很薄一層),鮮熟泥鰍更佳。出生40天以上的幼蜈蚣可食煮熟的蛋黃,每天必須用一次新鮮的,幼蜈50天以上可與母體分離,此時要夾出大蜈蚣,留下小蜈蚣以利飼養(yǎng)。 ——飼養(yǎng)方法。紅龍蜈蚣活動期內每天下午5——6時投食,每天投食一次(每800條30天可食1.5千克左右)。首先,將洗凈的食具、飲具擦干不留水珠,將其分散擺放在蜈蚣池內,保持每條蜈蚣都能接近,都能吃到食物,此時均勻投黃粉蟲(或魚),在飲水盤上加上涼開水,喂食前不要在室內噴水。 每天要按時投食,喂魚不要太多,適可而止,以免食物過量,消化不良,食物中毒。飲水應選平、淺的盤子(約1——1.5厘米深),每天要飲一次新鮮涼開水。應保持室內衛(wèi)生,不要有蒼蠅出現。室溫平時保持20——25℃。冬季要加溫。注意觀察蜈蚣,看有無精神異常。病蟲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