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養(yǎng)上一盆盆竹,不但能改善室內(nèi)居家氣氛,還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內(nèi)的空氣,可以說是非常有用的室內(nèi)觀葉植物。盆竹的品種非常多,花友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挑選竹子的品種。這里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盆竹的飼養(yǎng)要點以及如何將盆竹矮化的方法,喜歡盆竹的朋友們可以學習一下。
盆竹
一、盆竹飼養(yǎng)注意事項
盆竹的品種繁多,比較適宜家養(yǎng)盆栽的小型品種有羅漢竹、米竹、翠竹、菲自竹、金剛竹、麒麟竹等。盆栽竹的數(shù)量可根據(jù)個人愛好和用盆大小而定,一般每盆3-7株,但2株的“雙桿式”也有人栽種。如用盆大,選擇的竹品種又小,可多栽幾株;如用盆小,選擇的竹品種又粗,必須少栽。盆栽過密,加上造型不當,就會顯得雜亂。總之,株形大小、粗細或高低一定要合理,疏與密、主與次要分明,這樣才能體現(xiàn)盆栽竹株的風姿。
盆竹一般每年春分前后需要用疏松、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換盆、分株。移植上盆后在日常管理上首先要做到,勤澆水、肥,保持盆土濕潤。生長期最少每半月需施1次熟液肥,促進盆竹生長良好。如水肥不足,則生長差,竹葉會變黃,但也不能澆水過多,施肥過濃,不然會導致盆竹徒長或因積水、失水、濃肥爛根而死亡;其次株形修剪十分重要。對于第1年出土筍和徒長枝、重疊枝、過密枝必須及時剪除,以免影響株形美觀和通風。
在盛夏高溫季節(jié),要把盆竹及時移至陰涼、通風、有散射光處,避免烈日曝曬。同時每日早晚用清水噴灑葉面,保持株青葉綠。
竹子雖喜暖畏寒,但在南方越冬一般問題不大,只要將其及時移放在背風向陽處即可。而在北方,氣溫在零攝氏度時就得注意采取保暖措施,最好移入室內(nèi)養(yǎng)護。
盆竹
二、盆竹矮化的方法
1、藥物處理法當竹筍高出土面20厘米時,將濃度0.1%至0.2%的矮壯素、多效哩、B9等藥物用5毫升注射器注入竹腔內(nèi),每次注射l至2節(jié),每節(jié)3至5滴,l至2天注射一次,根據(jù)生長情況,一般處理3至5次。用此法處理可縮短原長的l/4。
2、剝籜法竹籜起著保護節(jié)間生長的作用,若剝?nèi)タ煽s短節(jié)間。在竹筍出土約20厘米時,先剝?nèi)ブ窆S基部1至2片竹籜,以后隨著竹筍的生長逐步向上剝,生長期早晚各剝一次,生長后期一天或隔天剝一次。如此剝籜,竹間長度可以縮短一半。
3、埋根莖法可在11月至翌年3月,截取30厘米長的竹子根莖,埋于盆中,上覆10至15厘米厚的土層,澆透水,置于室內(nèi)養(yǎng)護。15至30天后移出室外,酌情澆水。這種矮化方法的原理是:因根莖貯藏養(yǎng)分有限,竹芽發(fā)成筍后,不能滿足正常生長而使新竹得到矮化。
4、控肥水法原理是通過人為控制,制造不適應竹子生長的栽培條件,從而達到控制其生長的目的??刹捎幂^貧瘠的沙壤土或不很適宜竹子生長的石灰性土壤栽培,減少竹子對養(yǎng)分的吸收,同時少澆水,特別不要向葉子上噴水。
在中國,飼養(yǎng)竹子是比較常見的,竹子在中國的寓意非常好,但是盆栽竹子如果長得過高的話,就會影響觀賞價值,所以適當?shù)臑槟愕呐柚褡霭欠浅1匾?。此外,養(yǎng)出健康的盆竹才能夠幫助你的空氣起到凈化的作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盆栽竹子的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竹子在盆栽制作時宜桿細且矮、葉狹小的小竹類為宜!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關于盆栽竹子的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方面的相關內(nèi)容,希望能幫到你。
要合理選盆。竹為淺根植物,宜用面積大的廣口淺盆,也可用塑料花盆、塑料桶、瓦盆及陶盆、營養(yǎng)缽等。要根據(jù)竹子大小選擇合適的盆,如地被竹中的菲白竹,可用10厘米×10厘米、或13厘米×12厘米的營養(yǎng)缽;小型竹如羅漢竹,可用30厘米×30厘米的營養(yǎng)缽。把竹子疏植于盆的一側(cè),有礙布局的枝葉可以剪去,再配以小型的假山奇石,土面可植少量的苔蘚藻作陪襯。
在盆土選擇上,盆竹喜濕潤,用土必須是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壤土,最好摻以1/2的山林腐殖土,切忌鹽堿黏土,或用農(nóng)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巖作為基質(zhì),成活率較高。盆栽竹在裝盆時先在盆底墊一層透氣材料如碎石片、煤渣,之后填入一層盆土,把竹子裝入盆內(nèi),最后再填土,邊填土邊用木棒在盆四周將土捶實。裝好盆后,立即澆透水,直至有水從盆底流出。
栽培盆竹大多采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較高??蛇x用生長正常、竹節(jié)間密、分枝點低、竹鞭(地下莖)生長旺盛的母竹進行分株,挖掘時應注意保留足夠的竹鞭,去鞭(即新生莖)占2/3。因新筍都是從去鞭長出來的,還應注意竹桿與竹鞭相連處及鞭上須根不能損傷,并帶足土團,否則不易成活。盆土竹在裝盆時,一般將分枝低矮、竹葉茂盛,株形美觀的觀賞竹,按每叢2-3株挖取,挖時要多帶宿土。挖取后立即放到陰涼處,對葉面噴水保濕。散生竹裝盆時間以春季竹筍出土前的二、三月份和秋季九、十月份為佳,其中地被竹以二月份最佳。叢生竹因為夏秋出筍,以春季3-5月份為好。
為保證盆栽竹成活快、生長好,在日常管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水分管理。盆竹喜露地淺植忌厚土深埋,盆土應偏干,忌泥濘,炎夏勿使陽光直射,每天應于上午澆水一次,并于傍晚噴灑枝葉一次,以使盆竹保持蒼翠碧綠,當氣溫降至10℃左右時,應搬至室內(nèi)蒔養(yǎng),以免枯梢脫葉。越冬保持在10℃為宜,冬天少澆水,但應保持盆土濕潤,防止“干株”。二是盆竹應嚴格控制用肥,盆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盆竹重觀賞,要求矮小,應控制在50-60厘米之間。由于盆土淺薄,所以要控制施肥量。若盲目施肥,盆竹會長得高大粗壯,失去小巧獨特的風韻。三是病蟲防治。盆栽竹的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四是更新管理。有的盆竹栽植后,來年可能生筍,新筍如拔節(jié)偏長有失雅趣,可輕剝籜殼,筍即停止拔節(jié),靠近基部的側(cè)枝也需剪除。為促進盆竹更新,使之矮小青翠,應做到年年冬季抽砍,原則是砍老留疏、砍密留新、砍弱留強,每年換盆時,應適當剔除枯竹,保持株型優(yōu)美。換盆還可起到抑制生長的作用,有助于盆竹矮化。
移植竹,宜在春季選一、二年生,發(fā)育良好帶有竹鞭的根竹,連根采挖,移栽時,根部要帶有宿土,主干要短截,盆栽留干50厘米左右為宜,最好先栽于小型瓦盆中,待成活后再定植于淺盆。竹子盆景用土以腐殖質(zhì)土為最好。由于盆竹的生長受到控制,春秋兩季抽出的小竹都比較纖細矮小,因此很適宜作竹類盆景的材料。栽植好后,澆一次透水,置于蔭涼、潮潤、通風處培育一年,第二年即可加工制作成竹子盆景。
在竹子盆景制作時,可根據(jù)竹子的種類不同,采取不同的布景方式,小型的竹類如菲白竹,可栽植于正方形或橢圓形盆中;中型竹類如青竹可栽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淺盆中。栽植于盆的一側(cè)如感到有失衡現(xiàn)象,可在盆的另一端配一塊形態(tài)優(yōu)美并與竹株大小成適當比例的美石,既能達到均衡,又增加盆景的情趣,顯得活潑自然。大型竹如剛竹、淡竹、斑竹等用來制作盆景,要進行人工矮化處理,栽植于中小的淺盆中,才能達到“縮龍成寸”的效果。竹類盆景宜疏植,不宜繁植,宜散栽不宜密栽。寥寥三、五、七枝,高低有序,疏密有致,布局自然,栽植于淺盆中,旁綴美石,略布青苔,加上一、二陶制古裝入物,漫步其間,極富詩情畫意,可稱盆景妙品,可使整個竹子盆景呈現(xiàn)天然的竹林風光。否則,會雜亂無章,如同蘆葦、亂草一堆,毫無盆景之趣,喪失觀賞價值。
為增加竹子盆景的美感,可在竹子入盆時,將根提高栽植。待竹子生長發(fā)育一個階段后,將根部表土除去一部分,使一部分竹根裸露于表土之上,呈現(xiàn)懸根露爪之勢,顯露竹根之美態(tài),十分耐人觀賞。
竹類盆景宜置于溫暖、濕潤、背風向陽之處。夏季不宜曝曬,最好放在蔭棚下、水池邊;冬季不耐寒的竹種(如小佛肚竹、小葉鳳尾竹等)要把盆搬入室內(nèi)保暖防寒。
竹類盆栽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竹螟、介殼蟲、蚜蟲等,可用敵百蟲800倍液或敵敵畏1000~1200倍液噴治。平時只要稍加細心養(yǎng)護,使其始終保持優(yōu)美景觀和枝葉青翠、雅致、美觀,一盆竹子盆景便可長期供人們觀賞。
小竹子盆栽怎么養(yǎng)
小竹子盆栽怎么養(yǎng)
移植竹,宜在春季選一、二年生,發(fā)育良好帶有竹鞭的根竹,連根采挖,移栽時,根部要帶有宿土,主干要短截,盆栽留干50厘米左右為宜,最好先栽于小型瓦盆中,待成活后再定植于淺盆。竹子盆景用土以腐殖質(zhì)土為最好。由于盆竹的生長受到控制,春秋兩季抽出的小竹都比較纖細矮小,因此很適宜作竹類盆景的材料。栽植好后,澆一次透水,置于蔭涼、潮潤、通風處培育一年,第二年即可加工制作成竹子盆景。
在竹子盆景制作時,可根據(jù)竹子的種類不同,采取不同的布景方式,小型的竹類如菲白竹,可栽植于正方形或橢圓形盆中;中型竹類如青竹可栽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淺盆中。栽植于盆的一側(cè)如感到有失衡現(xiàn)象,可在盆的另一端配一塊形態(tài)優(yōu)美并與竹株大小成適當比例的美石,既能達到均衡,又增加盆景的情趣,顯得活潑自然。大型竹如剛竹、淡竹、斑竹等用來制作盆景,要進行人工矮化處理,栽植于中小的淺盆中,才能達到“縮龍成寸”的效果。竹類盆景宜疏植,不宜繁植,宜散栽不宜密栽。寥寥三、五、七枝,高低有序,疏密有致,布局自然,栽植于淺盆中,旁綴美石,略布青苔,加上一、二陶制古裝入物,漫步其間,極富詩情畫意,可稱盆景妙品,可使整個竹子盆景呈現(xiàn)天然的竹林風光。否則,會雜亂無章,如同蘆葦、亂草一堆,毫無盆景之趣,喪失觀賞價值。
為增加竹子盆景的美感,可在竹子入盆時,將根提高栽植。待竹子生長發(fā)育一個階段后,將根部表土除去一部分,使一部分竹根裸露于表土之上,呈現(xiàn)懸根露爪之勢,顯露竹根之美態(tài),十分耐人觀賞。
竹類盆景宜置于溫暖、濕潤、背風向陽之處。夏季不宜曝曬,最好放在蔭棚下、水池邊;冬季不耐寒的竹種(如小佛肚竹、小葉鳳尾竹等)要把盆搬入室內(nèi)保暖防寒。
竹類盆栽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竹螟、介殼蟲、蚜蟲等,可用敵百蟲800倍液或敵敵畏1000~1200倍液噴治。平時只要稍加細心養(yǎng)護,使其始終保持優(yōu)美景觀和枝葉青翠、雅致、美觀,一盆竹子盆景便可長期供人們觀賞。
盆栽竹的養(yǎng)護管理
1.水分管理:盆栽竹管理中水分管理很重要。竹子喜濕潤,怕積水。裝盆后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后保持盆土濕潤,“干透澆透”,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jīng)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卷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天至2天要澆水一次,冬天澆水少,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2.肥料管理: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后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可水施復合肥。
3.病蟲防治:盆栽竹子蟲害主要有竹蚜蟲、竹介殼蟲等,可用殺蟲劑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污病、叢枝病等,應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4.擺放技巧: 盛夏高溫季節(jié),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曬,大棚要覆蓋遮陰網(wǎng),還需經(jīng)常向葉片噴水,保持竹子葉色翠綠。到嚴寒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nèi),大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
竹子最快生長方法 竹子怎么養(yǎng)長得快又好
1、養(yǎng)護要點:
竹子一般都是室外栽培,所以最好能有個院子,沒有院子也沒關系,可以用盆種在陽臺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下面花花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盆栽竹子的養(yǎng)護方法:
2、水分:
竹子喜濕怕積水。裝盆后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后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根。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卷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陰雨天切忌雨淋和積水,防止根系腐爛。
3、肥料:
竹子喜肥,但盆栽的竹子不能多施肥。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后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復合肥。尤其是少施氮肥,對矮化盆竹有利。出筍長竹期不宜施肥。
4、修剪:
去老留嫩、去密留疏、去弱留強。每年換盆時,應適當去除枯枝,保持株型優(yōu)美。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yǎng),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shù)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huán)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xiàn)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yǎng)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yǎng)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yǎng)大型龜?shù)娜巳骸?/p>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nèi)臟出現(xiàn)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nèi)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nèi)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fā)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chuàng)意街區(qū)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y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nèi)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guī)外科手術(shù)。
陽炳中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guī)外科手術(shù)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