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是一種中藥,屬于年長的草本植物,它的莖是根狀的,葉子由它的基部生長出來,形狀是細(xì)長的針狀,它的花莖從它的葉子中長出,是圓柱形的,筆直立起來,它花絮的形狀是絮狀的,在頂部的是穗狀,它的花粉呈粉色,有的是由淡紫色變?yōu)榘咨墓麑嵤菣E圓的,里面還有很多的黑色種子。它還是一種很珍貴的中草藥,具有清熱潤肺的效果,對人體及其有益,所以說,多多使用知母是很好的。
它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栽種,知母還具有很強(qiáng)的抗旱能力,在很多的干旱地方,比如荒漠里,它都能生長。它的本品是它干燥的根莖,具有清熱解毒,滋潤的效果。在春秋兩季都可以去采挖,只需要把它的根須里的泥沙洗干凈,把外皮去掉,然后曬干就可以了。它的本品是長條形狀的,稍微有點彎曲,三到十五厘米左右長,直徑大概有0.8到1.5厘米,表面一般是黃棕色,質(zhì)地硬,味道有點苦。
它可以治療肺熱燥咳,還可以滋潤肺部,長期患有燥咳的人群可以使用知母,它使用的時候常常配貝母一起使用,這樣搭配一起更有效哦。還可以用于病人的熱病煩渴癥,應(yīng)為知母性寒,而且質(zhì)潤,它的寒性可以用于清熱降火解煩,它滋潤的性質(zhì)還可以潤肺止渴?;加袩釤┎〉幕颊呖梢赃x擇它。不僅如此,他還可以治療便秘腸燥,搭配地黃、麥冬一起使用效果極佳。
知母不僅有以上的功效,還有抗菌的作用,它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它的用法一般是內(nèi)服煎湯,在用藥的時候還是要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下使用。它的主要生產(chǎn)的地方在河北,因為它的質(zhì)地性寒,所以有些人群是不適合使用的,比如說脾胃虛的人,還有腹瀉的人群是忌使用的。知母平時需要放在通風(fēng)干燥的地方,還要防止潮濕哦。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別 名 連母、水須、穿地龍
類 別 清熱瀉火藥
采制貯藏 春秋二季均可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乾,習(xí)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干。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以備切片入藥,生用,或鹽水炙用。
性味歸經(jīng) 苦、甘,寒。歸肺、胃、腎經(jīng)。
功 能 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主 治 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應(yīng)用
1. 用于熱病煩渴。本品甘寒質(zhì)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用于溫?zé)岵⌒盁峥菏?,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2. 用于肺熱咳嗽,陰虛燥咳。本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干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熱。本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常與黃柏同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以加強(qiáng)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4. 用于陰虛消渴,腸燥便秘。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內(nèi)熱傷津,口渴引飲之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湯。用于腸燥便秘,常與生首烏、當(dāng)歸、麻仁同用,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禁服。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的功能與主治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的功能與主治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的功能與主治有哪些?我們生病是需要藥物進(jìn)行治療的。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藥,但之母這種藥是清熱解毒,效果是非常好的。那就讓我?guī)懔私庵傅墓πc作用的功能與主治呢?
1、止渴除煩
知母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qiáng)療效,如玉液湯。對口渴、飲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熱瀉火
主治溫?zé)岵。糜谕飧袩岵?,高熱煩渴,肺熱燥咳?/p>
3、清肺化痰
用于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痰稠等證。本品有清瀉肺火,滋陰潤肺之效,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4、滋陰補腎
用于陰虛火旺,肺腎虧所致的骨節(jié)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
5、通便潤燥
治療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泄等證。
知母的藥用價值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1、治傷寒邪熱內(nèi)盛,齒牙干燥,煩渴引飲,目昧唇焦:知母五錢,石膏三錢,麥門冬二錢,甘草一錢,人參八錢。水煎服。(《傷寒蘊要》)
2、治溫瘧壯熱,不能食:知母、鱉甲(炙),地骨皮各三兩,常山二兩,竹葉(切)一升,石膏四兩(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延年方》知母鱉甲湯)
3、治消渴:生山藥一兩,生黃芪五錢,知母六錢,生雞內(nèi)金(搗細(xì))二錢,葛根錢半,五味子三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玉液湯)
4、治氣虛勞傷,面黃肌瘦,氣怯神離,動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煩熱,下午身涼氣爽,脈數(shù)有熱者:知母三錢,黃柏三錢,人參二錢,麥冬五錢,廣皮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癥因脈治》知柏參冬飲)
5、治肺勞實熱,面目苦腫,咳嗽喘急,煩熱頰赤,骨節(jié)多痛,乍寒乍熱:知母、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藶(略炒)、半夏(湯泡七次)、秦艽(去蘆)、橘紅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細(xì)切,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jì)生方》二母湯)
6、治肺家受燥,咳嗽氣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癥因脈治》知母甘桔湯)
7、治傷寒?dāng)?shù)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悶痛,大渴喘乏:知母、芍藥、麥門冬、柴胡、澤瀉各1g,石膏45g,黃芩、甘草15g,竹葉3-7片,姜,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圣濟(jì)總錄》八味知母湯)
8、治產(chǎn)后惡露上攻,流入于肺經(jīng)咳嗽宜服,如傷風(fēng)痰喘,卻以尋常傷風(fēng)藥治之:知母、貝母、茯苓、人參各15g,桃仁、杏仁各0.3g。水煎,每日1劑,日服2次,如覺腹痛,并服之,立有神效。(《得效方》二母散)
知母的副作用
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1、《別錄》:多服令人泄。
2、《醫(yī)學(xué)入門》:凡肺中寒嗽,腎氣虛脫,無火癥而尺脈微弱者禁用。
3、《本草經(jīng)疏》:陽痿及易舉易痿,泄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泄等證,法并禁用。
4、《本經(jīng)逢原》:外感表證未除、瀉痢燥渴忌之。脾胃虛熱人誤服,令人作瀉減食,故虛損大忌。
中藥中的知母有什么作用?
Zhimu
出處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中藥材學(xué)名 Rhizoma Anemarrhenae
別 名 連母、水須、穿地龍
類 別 清熱瀉火藥
基原 本品為單子葉植物百合科 Liliaceae 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莖。
采 收 春秋二季采挖。
加 工 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性味歸經(jīng) 苦、甘,寒。歸肺、胃、腎經(jīng)。
功 能 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主 治 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應(yīng)用 1. 用于熱病煩渴。本品甘寒質(zhì)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用于溫?zé)岵⌒盁峥菏ⅲ瑝褵?、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2. 用于肺熱咳嗽,陰虛燥咳。本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干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熱。本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常與黃柏同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以加強(qiáng)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4. 用于陰虛消渴,腸燥便秘。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內(nèi)熱傷津,口渴引飲之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湯。用于腸燥便秘,常與生首烏、當(dāng)歸、麻仁同用,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貯 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禁服。
主 產(chǎn) 地 山西、河北、東北
藥材性狀 本品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一端有淺的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cè)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并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zhì)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粘性。
【別名】蒜辮子草、羊胡子根、地參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習(xí)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干。
【制法】
知母: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鹽知母:取知母片,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炒干(每100斤加鹽2斤半用開水化開)。本品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 0.90%。
【性狀】本品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cm ,直徑0.8~1.5cm,一端有淺的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cè)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并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zhì)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黏性。
【鑒別】
(1)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搖后放置20分鐘,吸取上清液1ml,蒸干,殘渣加硫酸1 滴,初顯,繼變紅色、紫堇色,最后顯棕色。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40分鐘,取上清液10ml,加鹽酸1ml,加熱回流1 小時后濃縮至約5ml ,加水10ml,用苯20ml振搖提取,提取液蒸干,殘渣加苯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對照品,加苯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7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丙酮(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8% 香草醛無水乙醇溶液與硫酸溶液(7→10) 的混合液(0.5:5) ,在100℃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乙醇25ml,稱定重量,浸泡過夜,超聲處理4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0ml,加鹽酸1ml,置水浴上用蒸氣緩慢回流1 小時,放冷,傾入小燒杯中,邊振搖邊滴加40%氫氧化鈉溶液至中性(溶液顏色由橙黃突變?yōu)槌燃t),用乙醇洗滌容器,洗液并入燒杯中。用乙醇移至50ml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0ml置蒸發(fā)皿中,蒸干,殘渣用苯溶解,轉(zhuǎn)移至2ml 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苯制成每 1ml含0.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4μl、對照品溶液2μl與6μl,分別交叉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丙酮(9:1) 為展開劑,展至7cm,取出,晾干,再用同一展開劑進(jìn)行二次展開,取出,晾干,噴以顯色劑[甲液: 取水25ml,緩慢加硫酸50ml,放冷后,再加乙醇25ml,搖勻;乙液: 8% 香草醛無水乙醇溶液。用時將甲液5份與乙液1份混合]后,在70℃加熱7~10
分鐘,至斑點顯色清晰,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薄層掃描法)進(jìn)行掃描,波長λS=443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1.0% 。
【性味歸經(jīng)】苦、甘,寒。歸肺、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6~12g。
【注意】脾虛便溏者不宜。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
【備注】
(1)用于溫?zé)岵?、高熱煩躁、口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之癥及肺熱喘咳、痰黃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故適用于肺胃有實熱的病癥。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強(qiáng)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
(2)用于陰虛發(fā)熱、虛勞咳嗽及消渴等癥。知母能瀉肺火而滋腎,故不僅能清實熱,且可清虛熱。在臨床上多與黃柏同用,配入滋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治陰虛火旺、潮熱骨蒸等癥。又本品配養(yǎng)陰潤肺藥如沙參、麥冬、川貝等品,可用于肺虛燥咳;配清熱生津藥如天花粉、麥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3)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涼胃,下能瀉腎火。配以黃芩,則瀉肺火;配石膏,則清胃熱;配黃柏,則瀉腎火。知母既能清實熱,又可退虛熱,但它滋陰生津的功效較弱,用于陰虛內(nèi)熱、肺虛燥咳及消渴等癥,須與滋陰藥配伍,始能發(fā)揮它的作用。本品能潤燥滑腸,故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
【摘錄】《中國藥典》
【各家論述】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2.《名醫(yī)別錄》:療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fēng)汗內(nèi)疸。
3.陶弘景:甚療熱結(jié),亦主瘧熱煩。
4.《藥性論》:主治心煩躁悶,骨熱勞往來,生產(chǎn)后蓐勞,腎氣勞,憎寒虛損,患人虛而口干,加而用之。
5.《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消痰止嗽,潤心肺,補虛乏,安心止驚悸。
6.張元素:涼心去熱,治陽明火熱,瀉膀胱腎經(jīng)火,熱厥頭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7.王好古:瀉肺火,滋腎水,治命門相火有余。
8.《本草綱目》:安胎,止子煩,辟射工溪毒。
9.《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呢逆,盜汗,遺精,痹痿,瘛蓯。
10.《醫(yī)學(xué)啟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腎中本藥。上頭、引經(jīng)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11.李杲:知母,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滋化源之陰。仲景用此入白虎湯治不得眠者,煩躁也。煩出于肺,躁出于腎,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腎之源,緩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閉塞而渴者,熱在上焦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宜用氣薄味薄淡滲之藥,以瀉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熱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無陰則陽無以化,法當(dāng)用黃柏、知母大苦大寒之藥,以補腎與膀胱,使陰氣行而陽自化,小便自通。
12.《本草綱目》:腎苦燥,宜食辛以潤之;肺苦逆,宜食苦以瀉之。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瀉火,乃二經(jīng)氣分藥也;黃柏則是腎經(jīng)血分藥,故二藥必相須而行,昔人譬之蝦與水母,必相依附。
13.《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氣味俱厚,沉而下降,為腎經(jīng)本藥。兼能清肺者,為其肅清龍雷,勿使僭上,則手太陰無銷爍之虞也。瀉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煩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瀉,亦令人減食,此惟實火燔灼者,方可暫用。若施之于虛損之人,如水益深矣。蓋苦寒之味,行天地肅殺之令,非長養(yǎng)萬物者也。
14.《本草正》:古書言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蓋謂黃柏能制膀胱、命門陰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制腎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陰,是即所謂滋陰也。故潔古、東垣皆以為滋陰降火之要藥。繼自丹溪而后,則皆用以為補陰,誠大謬矣。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無生氣,用以清火則可,用以補陰,則何補之有?。
15.《藥品化義》:知母與黃柏并用,非為降火,實能助水;與貝母同行,非為清痰,專為滋陰。
16.《本草新編》:黃柏未嘗不入氣分,而知母未嘗不入血分也。黃柏清腎中之火,亦能清肺中之火,知母瀉腎中之熱,而亦瀉胃中之熱,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豈止入于氣分,而不入于血分耶?是二藥不必兼用。
17.《本經(jīng)逢原》:知母,《本經(jīng)》言除邪氣肢體浮腫,是指濕熱水氣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補不足,益氣,乃濕熱相火有余,爍灼精氣之候,故用此清熱養(yǎng)陰,邪熱去則正氣復(fù)矣。
18.《重慶堂隨筆》:知母,清肺胃氣分之熱,則津液不耗而陰自潛滋暗長矣。然仲圣云,胃氣生熱,其陽則絕。蓋胃熱太盛,則陰不足以和陽,津液漸干,而成枯燥不能殺谷之病,其陽則絕者,即津液涸竭也,清其熱,俾陽不絕,則救津液之藥,雖謂之補陽也可。乃后人以為寒涼之品,非胃家所喜,諄諄戒勿輕用,輒從事于香燥溫補之藥者何哉!。
19.《本經(jīng)疏證》:知母能益陰清熱止渴,人所共知,其能下水,則以古人用者甚罕,后學(xué)多不明其故。《千金》、外臺》兩書用知母治水氣各一方?!肚Ы稹吩?,有人患水腫腹大,其堅如石,四肢細(xì),少勞苦足脛即腫,少飲食便氣急,此終身之疾,服利下藥不瘥者,宜服此藥,微除風(fēng)濕,利小便,消水谷,歲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后可常服。其所用藥,則加知母于五苓散中,更增鬼箭羽、丹參、獨活、秦艽、海藻也。《外臺》曰,《古今錄驗》澤漆湯,療寒熱當(dāng)風(fēng),飲多暴腫,身如吹,脈浮數(shù)者。其所用藥,則澤瀉、知母、海藻、茯苓、丹參、秦艽、防己、豬苓、大黃、通草、木香也。其曰,除風(fēng)濕,利小便,曰療寒熱當(dāng)風(fēng),飲多暴腫??梢姟侗窘?jīng)》所著下水之效,見于除肢體浮腫,而知母所治之肢體浮腫,乃邪氣肢體浮腫,非泛常肢體浮腫比矣。正以寒熱外盛,邪火內(nèi)著,渴而引飲,火氣不能化水,水遂泛濫四射,治以知母,是泄其火,使不作渴引飲,水遂無繼,蓄者旋消,由此言之,仍是治渴,非治水也。于此,見凡腫在一處,他處反消瘦者,多是邪氣勾留,水火相阻之候,不特《千金方》水腫腹大四肢細(xì),即《金匱要略》中桂枝芍藥知母湯,腳腫如脫,亦其一也。《金匱方》邪氣水火交阻于下,《千金方》邪氣水火交阻于中,阻于下者,非發(fā)散不為功,阻于中者,非滲利何由泄,此《千金方》所以用五苓散,《金匱方》所以用麻黃、附子、防風(fēng),然其本質(zhì)均為水火交阻,故其用桂、術(shù)、知母則同也,桂、術(shù)治水之阻,知母治火之阻,于此遂可見矣。
20.、《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嘗以之與黃芪等分并用,則分毫不覺涼熱,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兩加甘草二錢煮飲之,即甘勝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陰也。有謂知母但能退熱,不能滋陰者,猶淺之乎視知母也。是以愚治熱實脈數(shù)之證,必用知母,若用黃芪補氣之方,恐其有熱不受者,亦恒輔以知母。
21.《本草正義》:知母寒潤,止治實火,瀉肺以泄壅熱,肺癰燥咳宜之,而虛熱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癉熱宜之,而脾氣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療淋濁初起之結(jié)熱,伐相火之邪,主強(qiáng)陽不痿之標(biāo)劑。熱病之在陽明,煩渴大汗,脈洪里熱,佐石膏以掃炎癥;瘧證之在太陰,濕濁熏蒸,汗多熱甚,佐草果以泄脾熱。統(tǒng)詳主治,不外實熱有余四字之范圍。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原植物 ?。ㄒ唬└攀?p>別名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參。
為百合科知母屬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根狀莖。性味功能: 苦、寒、清熱除煩,潤肺滋腎。主治煩躁口渴、肺熱燥咳、消渴、午后潮熱等癥。臨床常用藥,不僅清肺火,又能清胃火,特別是清虛熱、胃陰熱等虛熱癥。西北干旱半干旱,建山川秀美工程是個好看的草。主產(chǎn)于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此外東北、陜西、甘肅、山東等省、自治區(qū)也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知母為多年生草本。全高60~130厘米,葉由基部叢生細(xì)長披針形,長33~66厘米?;ㄇo自葉叢中長出,直立,圓柱形,總狀花絮,花淡紫色。果實長橢圓形,內(nèi)有多數(shù)黑色種子。根莖橫生于地下,略呈扁圓形,上面密生金長絨毛。
(三)生長特性
適應(yīng)性很強(qiáng),野生于向陽山坡地邊。草原和雜草叢中。土壤多為黃土及腐殖質(zhì)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間越冬,喜溫暖,耐干旱,陳幼苗期須適當(dāng)澆水外,生長期間不宜過多澆水,特別在高溫期間,如土壤水分過多,生長不良,且根狀莖容易腐爛。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質(zhì)壤上為直,低洼積水和過勁的土壤均不宜栽種。
(四)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選向陽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質(zhì)壤上和沙質(zhì)壤上種植,但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格,也可用山坡、丘陵、地邊、路旁等零散土地栽培。每公頃施腐熟的廄肥45000千克,加過磷酸鈣600千克,草木炭15000千克(如土壤偏酸,撒點石灰粉既可作肥料,又能調(diào)節(jié)酸度),撒入地內(nèi),深耕細(xì)耙,整平后,做130厘米寬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種子和分根繁殖。
(1)種子繁殖
播種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分春播和秋播,以秋播(10-11月)為好,翌年4月出苗,出苗整齊。用于種子直接播種,行距20厘米,育苗移栽行距10厘米,開溝1.5~2厘米,把種子均勻撒溝內(nèi),覆土蓋平、澆水。出苗前保持濕潤,約10~20天出苗,每公頃播種量7.5~15千克,育一公頃地可移栽10公頃地,春季或秋季移栽。春播在4月初,春播需要種子處理,作種子的知母必須是3年以上知母結(jié)的種子,8~9月種子成熟后摘下,在3月中旬前進(jìn)行種多處理。把種子放在60℃溫水浸種8~12小時,撈出晾干外皮,再用濕沙:種子=2:1拌勻。在溫暖向陽處挖坑,把種子放進(jìn)去,蓋土5~6厘米,上蓋薄膜,四周壓住。溫度越高發(fā)芽越快。當(dāng)多數(shù)種子芽伸出時即可播入大田。按行距26厘米開2厘米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蓋平,稍加后澆水,出苗前畦內(nèi)保持潮濕。約20天出苗,種子發(fā)芽率40%,壽命2年。
(2)分根繁殖
秋季植株枯萎時或次春解凍后返青前,刨出兩年生根莖,分段切開,每段長3-6厘米,每段帶有2個芽,作為種栽。按行距26厘米開6厘米深的溝,按株距10厘米平放一段種栽,覆土后壓緊。栽后澆水,土壤干濕適宜時松土一次,以利保墑。每公頃用栽1500~3000千克。為了節(jié)省繁殖材料,在收獲時,把根狀莖的芽頭切下來作繁殖材料,方法同上。根莖加工藥用。
3.田間管理
在苗高3厘米時,松土除草,并間苗。苗高6~9厘米時,按株距6~10厘米定苗。苗期若氣候干旱,應(yīng)適當(dāng)澆水,生長期保持地內(nèi)疏松元雜草。定植后苗高7~8厘米時除草,松土要淺。發(fā)芽前追施馬牛豬糞、草木灰各1000千克,磷酸二氫銨50千克,追肥澆水1-2次。在分根的當(dāng)年或直播的第二年,或者在苗高16厘米時,每公頃追施過磷酸鈣300千克加硫酸鉸195千克。在行間開溝,施后結(jié)合松土把肥料埋下。7-8月正是知母生長旺盛季節(jié),每公頃噴1%硫酸鉀溶液1200~1350千克或0.30%磷酸二氫鉀溶液1500~1800千克,兩周噴1次,連噴2次,下午4~5點噴為好。在有條件的地方,一年生苗松土除草后,或生長2~3年的苗在追肥后,每公頃蓋麥草、麥糠、樹葉等物12000~15000千克,順溝蓋,一年一次,連蓋2~3年,中間不翻動,有利于維生物的分解,改變土壤結(jié)構(gòu),防止雜草叢生。除留種者外,將花薹剪去,促使報狀莖粗大。第二年管理和第一年相同。
4.病蟲害防治
蠐螬:幼蟲咬食根部,造成根部空,斷苗。
防治方法:白天可在被害植株報處或附近土下3-5厘米處找到。用燈光誘殺成蟲,90%敵百蟲1000倍液澆灌根部,毒餌誘殺。肥料充分腐熟。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者2年,直接播種者3年收獲。于10月上旬到地凍前,或早春出苗前均可。刨出根狀莖抖掉泥土,曬干或烘干。干后去掉須毛即為毛知母,趁鮮剝?nèi)ネ馄?,不能沾水,用硫磺?-4小時切片,再曬干或烘干為光知母,也叫知母肉。1.5~2千克鮮根可加工O.5千克干貨。
有關(guān)材料報道,知母須根與根莖的重量為1:1,且須根中有效成分含量達(dá)根莖的50%以上,故須根也可藥用。由于知母皮占藥材的比重較高,達(dá)15.6%,且有效成分和擬菌均高于毛知母和光知母,故知母采收加工時以不去皮為宜。藥理、植化分析為知母須根入藥及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學(xué)依據(jù),應(yīng)引起臨床加工業(yè)的重視。
----------------------------------------------------------------------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傳說 從前有個孤寡老太婆,無兒無女,年輕時靠挖藥為生。因她不圖錢財,把采來的藥草都送給了有病的窮人,所以年老了卻毫無積蓄。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塊心病就是自己的認(rèn)藥本事無人可傳,想來想去,她決定沿街討飯,希望能遇上個可靠的后生,認(rèn)作干兒子,了卻自己的心病。
一天,老人討飯來到一片村落,向圍觀的眾人訴說了自己的心事。一時間,討飯老太要認(rèn)干兒子傳授采藥本事的消息便傳開了。不久,有一個富家公子找到了她。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盤:“學(xué)會了認(rèn)藥治病,豈不多條巴結(jié)官宦的路子?!庇谑潜惆牙咸沤拥郊依铮靡潞蔑埶藕蛑?。但過了十幾天,卻一直不見老太婆提藥草之事,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聲“媽”,問起傳藥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幾年再說吧?!边@下子把公子氣得暴跳如雷,他叫囂起來:“白養(yǎng)你幾年,你想騙吃騙喝呀,滾你的吧!”老人也不慍怒,冷笑一聲,換上自己的破衣裳,離開了公子的家門。
她又開始沿街討飯。沒多久,又有個商人找到他,愿認(rèn)她當(dāng)干媽。這商人心里盤算的是賣藥材,賺大錢。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過了一個多月,仍不見老人談傳藥之事,心里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樣,把老人趕出了家門。
一晃兩年過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討,說著心事,竟被很多人當(dāng)成瘋子、騙子。這年冬天,她蹣跚著來到一個偏遠(yuǎn)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門外。
響聲驚動了這家的主人。主人是個年輕樵夫,他把老太婆攙進(jìn)屋里,噓寒問暖,得知老人餓著肚子,急忙讓妻子做了飯菜端上。老人吃過飯就要走,兩口子攔住了:“這大冷的天,您上哪兒去呀?”當(dāng)老人說還要去討飯時,善良的兩口子十分同情,勸她說:“您這把年紀(jì)了,討飯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們窮,就在這兒住下吧!”老人遲疑了一下,最后點了點頭。
日子過得挺快,轉(zhuǎn)眼春暖花開。一天,老人試探著說:“老這樣住你家我心里過意不去,還是讓我走吧?!遍苑蚣绷耍骸澳蠜]兒女,我們又沒了老人,咱們湊成一家子過日子,我們認(rèn)您當(dāng)媽,這不挺好嗎?”老人落淚了,終于道出了詳情。而樵夫夫婦卻沒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圖啥報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睆拇?,樵夫夫婦忙著活計,很孝順老人,老人就這樣過了3年多的幸福時光,到了80歲的高齡。
這年夏天,她突然對樵夫說:“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遍苑虿幻骶屠铮€是愉快地答應(yīng)了老人。他背著老人上坡下溝,跑東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還不時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終很開心。當(dāng)他們來到一片野草叢生的山坡時,老人下地,坐在一塊石頭上,指著一叢線型葉子、開有白中帶紫條紋狀花朵的野草說:“把它的根挖來?!遍苑蛲诔鲆唤攸S褐色的草根問:“媽,這是什么?”老人說:“這是一種藥草,能治肺熱咳嗽、身虛發(fā)燒之類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認(rèn)藥么?”樵夫想了想說:“媽是想找個老實厚道的人傳他認(rèn)藥,怕居心不良的人拿這本事去發(fā)財,去坑害百姓!”老太婆點了點頭:“孩子,你真懂得媽的心思。這種藥還沒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p>后來,老太婆又教樵夫認(rèn)識了許多種藥草。老人故去后,樵夫改行采藥,但他一直牢記老人的話,真心實意為窮人送藥治病
中藥知母功效與作用,中藥知母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今天給各位分享中藥知母功效與作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中藥知母功效與作用及禁忌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收藏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中藥知母治什么病。
2、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3、知母的功效與作用4、每日中藥——知母5、中藥知母的功效6、中草藥知母的功效和作用中藥知母治什么病。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潤燥滑腸。
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jié),小便不利。
用于溫?zé)岵?,邪熱亢盛、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
知母有清熱瀉火除煩的作用。
與石膏配伍有協(xié)同之效,如白虎湯。
用于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痰稠等證。
本品有清瀉肺火,滋陰潤肺之效,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陰虛火旺,肺腎虧所致的骨節(jié)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
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
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
可用于陰虛消渴,癥見口渴、飲多、尿多者。
本品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
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qiáng)療效,如玉液湯。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在我國中藥名是比較好認(rèn)的,很多中藥的名字都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
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下中藥知母的功效與作用,千萬別錯過了!
知母的功效
中藥屬性
性味:苦,寒。
①《本經(jīng)》:味苦,寒。
②《藥性論》:性平。
③《日華子本草》:味苦甘。
④《藥品化義》:味微苦略辛。
歸經(jīng):入肺、胃、腎經(jīng)。
①《珍珠囊》:腎經(jīng)。
②《湯液本草》:入足陽明經(jīng)、手太陰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解》:入足少陰腎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
功效主治: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
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①《本經(jīng)》: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②《別錄》:療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fēng)汗內(nèi)疸。
③陶弘景:甚療熱結(jié),亦主瘧熱煩。
④《藥性論》:主治心煩躁悶,骨熱勞往來,生產(chǎn)后蓐勞,腎氣勞,憎寒虛損,患人虛而口干,加而用之。
⑤《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消痰止嗽,潤心肺,補虛乏,安心止驚悸。
禁忌: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知母的藥理作用
1、用于熱病煩渴
該品甘寒質(zhì)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
用于溫?zé)岵⌒盁峥菏?,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
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2、用于肺熱咳嗽,陰虛燥咳
該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
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干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3、用于骨蒸潮熱
該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
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常與黃柏同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以加強(qiáng)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4、用于陰虛消渴,腸燥便秘
該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內(nèi)熱傷津,口渴引飲之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湯。
用于腸燥便秘,常與生首烏、當(dāng)歸、麻仁同用,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5、用于滋陰補腎
很多人的腎有問題,所以也就有了很大的痛苦,其實他們是不知道有知母這一良藥,我們應(yīng)該知曉它其實可以滋陰降火,如果我們經(jīng)常出汗、心情煩躁,而這兩者又與腎虧有關(guān)的話,那就可以去采集一下這種藥草,再與黃柏一起使用,這樣子就能夠很好的補腎了。
植物文化
知母的傳說
從前有個孤寡老太婆,無兒無女,年輕時靠挖藥為生。
因她不錢財,把采來的藥草都送給了有病的窮人,所以年老了卻毫無積蓄。
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塊心病就是自己的認(rèn)藥本事無人可傳,想來想去,她決定沿街討飯,希望能遇上個可靠的后生,認(rèn)作干兒子,了卻自己的心病。
一天,老人討飯來到一片村落,向圍觀的眾人訴說了自己的心事。
一時間,討飯老太要認(rèn)干兒子傳授采藥本事的消息便傳開了。
不久,有一個富家公子找到了她。
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盤:“學(xué)會了認(rèn)藥治病,豈不多條巴結(jié)官宦的路子。
”于是便把老太婆接到家里,好衣好飯伺候著。
但過了十幾天,卻一直不見老太婆提藥草之事,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聲“媽”,問起傳藥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幾年再說吧。
”這下子把公子氣得暴跳如雷,他叫囂起來:“白養(yǎng)你幾年,你想騙吃騙喝呀,滾你的吧!”老人也不慍怒,冷笑一聲,換上自己的破衣裳,離開了公子的家門。
她又開始沿街討飯。
沒多久,又有個商人找到他,愿認(rèn)她當(dāng)干媽。
這商人心里盤算的是賣藥材,賺大錢。
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過了一個多月,仍不見老人談傳藥之事,心里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樣,把老人趕出了家門。
一晃兩年過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討,說著心事,竟被很多人當(dāng)成瘋子、騙子。
這年冬天,她蹣跚著來到一個偏遠(yuǎn)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門外。
響聲驚動了這家的主人。
主人是個年輕樵夫,他把老太婆攙進(jìn)屋里,噓寒問暖,得知老人餓著肚子,急忙讓妻子做了飯菜端上。
老人吃過飯就要走,兩口子攔住了:“這大冷的天,您上哪兒去呀?”當(dāng)老人說還要去討飯時,善良的兩口子十分同情,勸她說:“您這把年紀(jì)了,討飯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們窮,就在這兒住下吧!”老人遲疑了一下,最后點了點頭。
日子過得挺快,轉(zhuǎn)眼春暖花開。
一天,老人試探著說:“老這樣住你家我心里過意不去,還是讓我走吧。
”樵夫急了:“您老沒兒女,我們又沒了老人,咱們湊成一家子過日子,我們認(rèn)您當(dāng)媽,這不挺好嗎?”老人落淚了,終于道出了詳情。
而樵夫夫婦卻沒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啥報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
”
從此,樵夫夫婦忙著活計,很孝順老人,老人就這樣過了3年多的幸福時光,到了80歲的高齡。
這年夏天,她突然對樵夫說:“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
”樵夫不明就里,但還是愉快地答應(yīng)了老人。
他背著老人上坡下溝,跑東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還不時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終很開心。
當(dāng)他們來到一片野草叢生的山坡時,老人下地,坐在一塊石頭上,指著一叢線型葉子、開有白中帶紫條紋狀花朵的野草說:“把它的根挖來。
”樵夫挖出一截黃褐色的草根問:“媽,這是什么?”老人說:“這是一種藥草,能治肺熱咳嗽、身虛發(fā)燒之類的病,用途可大啦。
孩子,你知道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認(rèn)藥么?”樵夫想了想說:“媽是想找個老實厚道的人傳他認(rèn)藥,怕居心不良的人拿這本事去發(fā)財,去坑害百姓!”老太婆點了點頭:“孩子,你真懂得媽的心思。
這種藥還沒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
”后來,老太婆又教樵夫認(rèn)識了許多種藥草。
老人故去后,樵夫改行采藥,但他一直牢記老人的話,真心實意為窮人送藥治病。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知母也可稱為連母、赤母、穿地龍,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去火,滋陰潤肺的常見中草藥材,在臨床上廣泛可以用來治療一些熱病,以下來詳細(xì)了解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1
知母
別名:_母、連母、野蓼、地參、水參、水浚、貨母、_母、芪母、提母
禁忌人群: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知母的基本介紹
知母,為單子葉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莖。
春秋二季均可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習(xí)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干。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知母味苦,性寒;肺、胃、腎經(jīng)。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除煩。
主溫?zé)岵?;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a href="http://www.meixindoors.cn/hosptial/" target="_blank">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1、治熱病煩渴
用于熱病煩渴。
本品甘寒質(zhì)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
用于溫?zé)岵⌒盁峥菏?,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
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2、清瀉肺火
用于肺熱咳嗽,陰虛燥咳。
本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
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干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3、滋腎陰
用于骨蒸潮熱。
本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
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常與黃柏同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以加強(qiáng)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4、滋陰潤燥
用于陰虛消渴,腸燥便秘。
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內(nèi)熱傷津,口渴引飲之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湯。
用于腸燥便秘,常與生首烏、當(dāng)歸、麻仁同用,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知母的存儲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以備切片入藥,生用,或鹽水炙用。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2
知母,寒,味微苦,甘,屬清熱利濕之品,知母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去火,滋陰潤肺的中藥,也可稱為連母、赤母、穿地龍等,下邊詳述知母的藥效及作用,具體用法如下:1.清熱解毒,祛風(fēng)止癢,燥渴不欲食,盜汗方的用法及禁忌。
知母的功效和功用
一知母治肺虛咳喘咳血。
知母具有治療肺痹咳咳咳咳血的功效,可將知母與酒60克,炒黃柏混和,互研為粉,煉蜜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50粒,空腹服下。
知母熱瘧。
知母具有治熱瘧的功效,可與知母15克,白芍6克,熟石膏15克三味藥混合煎服。
三知母治燥渴,不欲食。
知母對燥渴不欲食者有滋補作用,可與知母20克,熟石膏40克,山參15克,甘草12克等四味中藥材調(diào)配,互相研為粗末,每次以水煎20克,趁熱服食。
知母治盜汗。
盜汗者用知母3.3g炒黃柏3.3g,炙甘草1.5g,這三味中藥材均可研成粗粉,放入開水200ml煎至100ml,分3次服。
知母的忌諱
當(dāng)使用知母時,可單獨使用知母,也可與熟石膏、黃柏、沙參、川貝、麥冬、天花粉、粉葛根、柴胡、地黃、五味子等中藥搭配使用,也可將知母與脾胃虛弱人群搭配使用;便秘者禁服知母;肺中寒咳者、腎氣不固者禁用。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3
1、清熱解毒
知母味道很苦然后性寒,質(zhì)地潤澤。
苦寒之味可以幫助人們清熱去火,而質(zhì)潤能夠幫助人體潤燥生津。
經(jīng)?;纪飧酗L(fēng)熱的患者人群,可以服用定量的知母,輔助石膏一并使用,效果更佳。
2、潤肺瀉火
知母主要是治肺經(jīng)的,能夠滋潤肺部,常用于治療熱咳,也就是喉嚨里有黃痰的類型。
搭配川貝一同煎制藥汁,效果更佳。
假如是配上杏仁,則可以治療咳喘氣急。
3、滋陰
知母還入腎經(jīng),幫助陰虛經(jīng)常盜汗心煩的患者人群,經(jīng)常配上黃柏與生地黃等藥材食用,比如知柏地黃丸。
知母的功效是幫助滋陰潤燥,經(jīng)常搭配生地黃,玄參等。
4、抗菌效用
經(jīng)過醫(yī)學(xué)上的一些實驗證明,知母煎劑對葡萄球菌等一些常見的細(xì)菌菌群,有較強(qiáng)的抑郁作用,而且知母中有一種水溶性皂甙,可以對結(jié)核桿菌,特別是對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
5、降血糖
在實驗室給小兔子注射知母干浸膏后,發(fā)現(xiàn)對實驗的兔子血糖毫無影響。
在臨床上醇提取物會引起短暫性的高血糖,然而知母水浸提取物,能降低正常兔的血糖指數(shù)。
因此知母對降血糖有著輔助作用,血糖高的患者可以適量服用知母進(jìn)行降血糖。
服用禁忌:
一、不宜多食
知母不可以過量攝入,服用過度就容易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困擾,有很大概率會出現(xiàn)腹瀉的情況。
也就是中醫(yī)所說的`,腸胃受涼出現(xiàn)的拉肚子情況,這就得不償失了。
二、腎虛寒底的人群不宜食用
兩種病患人群盡量不服用知母:一是患者出現(xiàn)的咳嗽是干咳為主,沒有痰液的困擾;二是腎虛的病患。
中醫(yī)在把脈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的脈象較弱,則也不宜給他開帶有知母的藥方。
三、脾胃虛寒的患者不能食用
脾胃虛熱的患者人群如果誤用了知母,則會出現(xiàn)腹瀉的癥狀,還會出現(xiàn)食欲降低,對飯食沒有興趣的情況。
這樣反而會對病患的身體造成負(fù)面影響,因此不能讓脾胃虛寒的患者食用知母。
每日中藥——知母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莖。
知母主產(chǎn)于河北、山西、山東等地,春、秋二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為佳。
按加工方法的不同,知母分為毛知母、光知母和鹽知母。
采挖后除去須根,曬干的為毛知母。
采挖時趁鮮除去外皮,曬干的為光知母。
用鹽水炙的為鹽知母。
知母味苦甘,性寒,質(zhì)潤,入肺、胃經(jīng)。
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甘寒質(zhì)潤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主要用于治療肺胃熱盛即溫?zé)岵夥謱崯嶙C,癥見高熱、煩渴。
知母苦泄甘潤,可用于治療肺熱咳嗽、陰虛燥咳,常與潤肺化痰的貝母同用,以加強(qiáng)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
知母苦寒堅陰,甘以補陰,用于治療陰虛火旺、肝腎陰虧所致的骨蒸潮熱,心煩盜汗。
知母味苦兼甘,質(zhì)潤不燥,故能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治療肺胃燥熱,津傷口渴及內(nèi)熱消渴。
此外,因知母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療陰虛腸燥便秘證。
若看重知母清熱瀉火的功效,宜使用生知母。
因咸者入腎,知母入腎經(jīng),腎屬于下焦,所以鹽知母善于清下焦虛熱。
由于知母性寒質(zhì)潤,有滑腸作用,所以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不能用。
中藥知母的功效中藥知母的功效
中藥知母的功效,它的功效和作用才是最閃亮的一點,但是藥三分毒,食物的功效和作用都是有跡可循的,不適量食用藥材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下面我?guī)懔私庵兴幹傅墓πУ降资鞘裁础?p>中藥知母的功效1
1、止渴除煩
它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效果,若配合天花粉、五味子一起食用可加強(qiáng)療效,對口渴、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熱瀉火
有清熱瀉火的功效,特別適合熱病或肺熱人群食用。
3、清肺化痰
它有瀉火潤肺之效,若配上貝母一同食用則可以清肺、化痰、止咳,因此,特別適合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的朋友食用。
4、滋陰補腎
它有滋陰降火之效,若同黃柏相須一同食用,則可以治療陰虛火旺、盜汗、心煩等癥。
中藥知母的功效2
止渴除煩
知母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
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qiáng)療效,如玉液湯。
對口渴、飲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清熱瀉火
主治溫?zé)岵?,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p>清肺化痰
用于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痰稠等證。
本品有清瀉肺火,滋陰潤肺之效,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滋陰補腎
用于陰虛火旺,肺腎虧所致的骨節(jié)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
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
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
通便潤燥
治療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泄等證。
知母的食用方法
牡蠣知母蓮子湯
配料:生牡礪20克,知母6克,蓮子30克,白糖1匙。
做法:生牡礪、知母倒入小瓦罐內(nèi),加冷水1碗半。
小火煎半小時,濾汁,棄渣。
蓮子洗凈,用熱水半碗浸泡1小時。
將藥汁、蓮子連浸液一起倒入小鍋內(nèi),小火燉1小時,加白糖1匙。
再燉1小時,至蓮子酥爛,離火。
當(dāng)點心吃。
功效作用:健脾安神,潛陽固精。
對相火旺的夢遺有效。
血壓偏高尤宜。
知母燉鵪鶉
材料:知母10克、薏米30克(中藥店均有售),鵪鶉1~2只,生姜3片。
烹制:知母、薏米稍浸泡;鵪鶉宰洗凈,去爪、腸雜。
一起與生姜下燉盅,加入冷開水4~5碗,加蓋隔水燉2個半小時。
進(jìn)飲方下鹽。
功效作用:對春日時的風(fēng)濕熱痹、關(guān)節(jié)紅腫疼痛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芍藥知母紅糖粥
芍藥、桂心、防風(fēng)各10克,知母、麻黃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水煮成粥。
功效作用:芍藥知母紅糖粥具有祛風(fēng)除濕、止痛的作用。
適用于四肢關(guān)節(jié)疼痛、腳腫、頭暈短氣等病癥。
桂枝芍藥知母湯
材料:桂枝10~20g、芍藥10~20g、甘草3~6g、麻黃6~15g、生姜10~20g、白術(shù)10~20g、知母10~20g、防風(fēng)10~20g、附子10~20g。
水煎,分三次服。
中草藥知母的功效和作用知母,中藥名。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葉由基部叢生細(xì)長披針形,花莖自葉叢中長出,圓柱形直立,總狀花絮,成簇,生在頂部成穗狀;花粉紅色,淡紫色至白色;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知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知母的功效和作用
用于熱病煩渴
本品甘寒質(zhì)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
用于溫?zé)岵⌒盁峥菏?,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
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用于肺熱咳嗽,陰虛燥咳
本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
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干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用于骨蒸潮熱
本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
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常與黃柏同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以加強(qiáng)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用于陰虛消渴,腸燥便秘
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內(nèi)熱傷津,口渴引飲之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湯。
用于腸燥便秘,常與生首烏、當(dāng)歸、麻仁同用,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知母常用配伍
用于溫?zé)岵?、高熱煩燥、口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之癥及肺熱喘咳、痰黃而稠。
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故適用于肺胃有實熱的病癥。
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強(qiáng)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
用于陰虛發(fā)熱、虛勞咳嗽及消渴等癥。
知母能瀉肺火而滋腎,故不僅能清實熱,且可清虛熱。
在臨床上多與黃柏同用,配入滋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治陰虛火旺、潮熱骨蒸等癥。
又本品配養(yǎng)陰潤肺藥如沙參、麥冬、川貝等品,可用于肺虛燥咳;配清熱生津藥如天花粉、麥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涼胃,下能瀉腎火。
配以黃芩,則瀉肺火;配石膏,則清胃熱;配黃柏,則瀉腎火。
知母既能清實熱,又可退虛熱,但它滋陰生津的功效較弱,用于陰虛內(nèi)熱、肺虛燥咳及消渴等癥,須與滋陰藥配伍,始能發(fā)揮它的作用。
本品能潤燥滑腸,故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
知母的食用方法
牡蠣知母蓮子湯
配料:生牡礪20克,知母6克,蓮子30克,白糖1匙。
做法:生牡礪、知母倒入小瓦罐內(nèi),加冷水1碗半。
小火煎半小時,濾汁,棄渣。
蓮子洗凈,用熱水半碗浸泡1小時。
將藥汁、蓮子連浸液一起倒入小鍋內(nèi),小火燉1小時,加白糖1匙。
再燉1小時,至蓮子酥爛,離火。
當(dāng)點心吃。
功效作用:健脾安神,潛陽固精。
對相火旺的夢遺有效。
血壓偏高尤宜。
知母燉鵪鶉
材料:知母10克、薏米30克(中藥店均有售),鵪鶉1~2只,生姜3片。
烹制:知母、薏米稍浸泡;鵪鶉宰洗凈,去爪、腸雜。
一起與生姜下燉盅,加入冷開水4~5碗,加蓋隔水燉2個半小時。
進(jìn)飲方下鹽。
功效作用:對春日時的風(fēng)濕熱痹、關(guān)節(jié)紅腫疼痛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芍藥知母紅糖粥
芍藥、桂心、防風(fēng)各10克,知母、麻黃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水煮成粥。
功效作用:芍藥知母紅糖粥具有祛風(fēng)除濕、止痛的作用。
適用于四肢關(guān)節(jié)疼痛、腳腫、頭暈短氣等病癥。
桂枝芍藥知母湯
材料:桂枝10~20g、芍藥10~20g、甘草3~6g、麻黃6~15g、生姜10~20g、白術(shù)10~20g、知母10~20g、防風(fēng)10~20g、附子10~20g。
水煎,分三次服。
方證
劇烈的關(guān)節(jié)痛、伴關(guān)節(jié)腫。
惡風(fēng)發(fā)熱、有汗或汗少。
身體消瘦,面色暗黃或有浮腫,腳浮腫。
現(xiàn)代應(yīng)用
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肩周炎、坐骨神經(jīng)痛、痛風(fēng)、骨質(zhì)增生癥等以關(guān)節(jié)疼痛、腫脹為主要表現(xiàn)時可用本方。
其他方面如馬尾神經(jīng)炎、下肢靜脈血栓、結(jié)節(jié)性紅斑、關(guān)節(jié)型銀屑病、內(nèi)耳眩暈癥、肺心病合并心衰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機(jī)會。
中藥知母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中藥知母功效與作用及禁忌、中藥知母功效與作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jìn)行查找喔。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yǎng),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yīng)激反應(yīng)導(dǎo)致的,多數(shù)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huán)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xiàn)過兔子直接被嚇?biāo)赖陌咐?/p>
鱷龜是家養(yǎng)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xué)飼養(yǎng)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yǎng)大型龜?shù)娜巳骸?/p>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jìn)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nèi)臟出現(xiàn)了破損導(dǎo)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nèi)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nèi)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fā)世紀(jì)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wù)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chuàng)意街區(qū)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guān)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y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nèi)科疾病診療,細(xì)胞學(xué)檢查和犬貓常規(guī)外科手術(shù)。
陽炳中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xué)、常規(guī)外科手術(shù)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xué)、鼻腔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xué)、實驗室檢驗學(xué)